常見的病媒生物種類及危害
常見的病媒生物種類及危害
許多傳染病是通過蚊、蜱、鼠等小動物傳播的,所傳播的疾病稱為媒介生物性疾病。如鼠疫、瘧疾、乙腦、血吸蟲病等。
常見的病媒生物種類及危害
病媒生物是直接或間接傳播人類疾病的生物,常見的病媒生物有鼠、蟑螂、蚊、蠅、臭蟲、虱子、跳蚤、螞蟻、蜱、螨等,其中鼠、蟑螂、蚊、蠅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四害。
1鼠類
通過體外寄生蟲(鼠虱、鼠蚤等)對人叮咬、吸血或排泄物污染傳播多種疾病,如鼠疫、流行性出血熱、地方性斑疹傷寒及森林腦炎等。
2蚊蟲
通過叮刺和吸血傳播多種疾病,如登革熱、黃熱病、瘧疾、絲蟲病、流行性乙型腦炎等。
3蠅類
通過沾染糞便污染食品、水而致人發病,能傳播痢疾、傷寒、肝炎、霍亂、結核病、沙眼、蛔蟲等30多種疾病。
4蟑螂
通過體內外攜帶的多種病原體,傳播病毒性肝炎、各種腸胃炎及寄生蟲等疾病,并可引起部分人群過敏。
如何科學防控“四害”
科學防控應遵守“預防為主,綜合防控”的技術方針,預防為主就是強調以環境治理為主,綜合防控就是要結合物理、化學以及生物防控等綜合措施,針對居民家庭,要防控好“四害”,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:
鼠類防制方法
消除鼠類棲息環境,及時清理垃圾和廢舊物品,保持室內整潔;堵塞孔隙,檢查與外環境聯通的孔洞縫隙,及時封堵,下水道地漏要加蓋網,低樓層廚房廁所向外的排風扇要加防鼠網,控制門窗縫隙在0.6cm以內,防止老鼠侵入室內;
合理控制,經常檢查室內鼠啃咬、鼠糞、死鼠等痕跡,及時清理,使用粘鼠板、鼠夾、鼠籠等控制鼠類活動。
蚊蟲防制方法
消滅蚊子應當治本清源,即清除蚊子的孳生場所,輔之以殺滅幼蟲,控制蚊蟲的孳生。
清除各種積水,消除蚊子的孳生條件:疏通、排除積水;填平洼地、污水塘、樹洞;密封水池、水缸、下水道;對有用的貯水、水植盆景等,定期每周換水1-2次,或采取施藥控制、放養魚類、加蓋密封等措施。
戶外活動盡量著淺色衣物,長衣長褲,可以抹一些驅蚊劑或使用含有效驅蚊成分的(如避蚊胺和驅蚊酯)驅蚊花露水。
蠅類防制方法
消滅蠅類最根本的方法是有效控制蠅類孳生場所和孳生物。
環境治理
包括及時清運垃圾糞便,消除衛生死角,提高環境衛生質量等,從而使蠅類不能孳生繁殖。
器械防制
可采用紗窗、紗門、風幕、風道、水簾和水道等防蠅設施阻攔蠅類進入;也可使用捕蠅瓶、捕蠅籠和滅蠅燈,粘蠅條等捕捉消滅蠅類。
藥物滅蠅
常用的殺蟲劑有菊酯類、擬菊酯類、有機磷類等,可采用噴酒、涂抹粉刷等方式使蠅類接觸殺蟲劑中毒死亡,家庭中也可配備殺蟲氣霧劑進行噴霧滅蠅。
蟑螂防控
居家干凈衛生,及時清理雜物,打掃衛生死角,特別注意暖氣片、冰箱等附近溫暖環境衛生死角,廚余垃圾日產日清。
堵塞孔隙,注意堵塞或抹平墻角、地面、家具的孔隙,防止蟑螂藏匿;防止隨物帶入,應在門口檢查出差回來的旅行箱、購買商品的包裝箱、買菜的菜籃子等,發現夾帶蟑螂或卵鞘及時消滅。
合理防控,發現蟑跡后,可用粘蟑紙、蟑螂屋粘捕,也可投放滅蟑餌劑、膠餌殺滅,投放要點是“量少、點多、面廣、到位”,重點區域為櫥柜、案板、冰箱、沙發等避光處,同時要注意避免接觸食物和餐具。